扫码看视频
炎热的夏天,孩子们都沉浸在轻松愉快的暑假中,而位于西湖街道的江苏凤凰扬州鑫华印刷有限公司,迎来了一年中最为忙碌的季节。扬州鑫华印刷承担了中小学教材的部分印制任务。面对即将到来的秋学期,印刷车间开启24小时工作制,马力全开确保“课前到书”。近日,记者走进印刷车间,沉浸式体验教材的印制过程,见证教材的“诞生”。
大忙时节
机器轰鸣,印刷车间摆起书页“方阵”
早晨7点,早班的工作人员从夜班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了接力棒,开启新一天的工作。车间里,机器轰鸣,一台台印刷设备分工合作,有序输出一张张字迹清晰、色彩饱满且散发着油墨香气的书页,再经过翻折、装订等流程,最终成为一本本崭新的教材。各类书页、封面等犹如一组组方阵,整齐地码放在一起,等待着被送往相应的流水线进行组装,打包好的成书则贴上标签摆放在车间最外侧,随时准备出发,前往指定的地点。
教材在印刷前,需要先进行制版。出版社将书页的电子版文件按照顺序发送给制版人员之后,通过软件处理,根据实际需要完成版面的排放。之后,生成CMYK印刷四分色,分别为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然后将4色分别制成4块不同的预涂感光板,送往车间进行印刷。
记者到印刷车间时,几台印刷设备正在印刷的是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每台设备一次只负责某个页面的印刷,之后方便组装。” 江苏凤凰扬州鑫华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印刷中心主任曹年兵介绍,印刷时每一块相应颜色的预涂感光板负责一层色彩的印刷,通过调整每一种色彩的浓度叠加实现印刷色彩的还原,将所有的页面全部印制完成之后,再进行组装。
脸上挂满汗珠,后背也被汗水浸透
车间里唯一一台五色胶印机也是最昂贵的一台设备,主要负责特殊纸张、高要求纸制品的印刷,也包括课本封面的印刷,因为这台设备除了能够实现4色的还原外,还能够实现专色印刷,并给纸张上一层光面。
记者来到这台设备旁边时,该设备的机长刁磊正在给设备加墨,机器正在打印的是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本封面。“在印刷过程中,要实时关注每个颜色仓的墨量,及时补充,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印刷产品的质量,根据实际情况对设备的相关参数进行调整。”
每年的暑假寒假正是印刷厂最忙的时候,也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和最低的时节,条件也最为艰苦。记者看到,虽然车间里装配了几台空调和风扇,但是因为空间太大,效果并不明显,早班工作人员上班还没多久,每个人的脸上就都挂满了汗珠,后背也被汗水浸透,他们只能在工作的间隙走到风扇前吹一会风降降温。曹年兵说:“去年夏天持续高温,加上教材印制时间缩紧,每个人都连轴转,甚至有人出现了中暑的症状,但是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因为大家都知道机器不能停不下来,孩子们开学时必须要拿到全新的教材。”
记者现场体验
记者体验
记者走上了胶装流水线
在参观完所有的车间和流水线之后,记者向工作人员询问有什么工种可以体验。由于部分岗位有专业性要求,对方思索了片刻,将记者带到了胶装流水线。
所有的书页印制结束之后需要进行组装,考虑到效率和成本问题,如今车间里已经置办了多条胶装流水线,印刷好的书页经过机器翻折之后,被一摞摞整齐地码放在小推车上,送到这里。
记者看到,这条流水线上有几名工作人员正在作业,一部分工作人员的任务是将翻折好的书页根据顺序摆放在相应的点位,机器将把这些书页一张张送进传送带,再自动进行组合,组合完成之后再上胶、胶状封面、切割等;另有工作人员在流水线的末端对这些组装好的书本进行检查,之后再通过流水线自动打包装箱。
在这里,记者站到了摆放书页的岗位,学着一旁的工作人员,试着将一摞摞书页摆放在相应的点位里。
“先从车上拿出来一摞,然后翻转,正面对着自己,接着两只手抵住两边,力气不够就把肚子往前顶,让它弯折一点,再抖一抖,这样可以把每一张书页弄散一点,方便机器把书页推下去,不把它弄散的话,可能就是一整块,机器推不动或者会推多。放上去之后再把它整理整齐,就行了。”工作人员一边向记者介绍整理的技巧,一边将一摞摞书页放进点位,并关照道,这台胶装设备开的是半速,所以速度并不算快,工作强度也不算大,平时工作的时候,只需要注意观察及时补充每个点位就行了。
工作人员检查印刷质量
第一步就遇到了困难
之后,记者学着她的样子拿下一摞书页,没想到第一步就遇到了困难,因为拿的位置不对,导致上面一摞垮塌下来,工作人员赶紧帮助把上面的一摞移开。之后,记者将这摞书页放在工作台上,准备用两手和肚子抵住把它向前均匀地弄散,但是一摞书页大约有15厘米厚,记者试了几次均没有成功,一摞书页仍然纹丝不动。在工作人员的提醒下,记者将这摞书页分成了三份,终于成功把它们弄得松散了。工作人员再次提醒,“不要太用力,如果书页弯折角度太大,可能会形成折痕。”
好不容易把几摞书页放到了点位里,工作人员提醒,“旁边那个要补充了,你可以放几个上去。”记者转头在一个个小推车中还在忙着找对应的页码,工作人员已经抢先一步拿起一摞,整理好之后迅速放进点位。眼看着再继续下去简直“添乱”,记者赶紧离开了流水线。
系统进行扫描对比
简单的重复也有技巧
一个看起来非常简单的动作,没想到实际操作起来也并不简单。车间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车间里的流水线设备已经能够高效率地完成许多工作,解放了人力,但仍有一些技术性工作需要人力来补充、控制、监督。
“印刷其实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现在我们的车间工人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人,他们不仅要有技术,还要熟悉电脑操作、设备的运行,还要通过不断学习去应对行业的变革和发展。”
书籍经过传送带时进行重量检测
“零瑕疵”标准
以前的老师傅靠眼睛看,10个人说好那才是好;现在为提升精度,加入仪器作为辅助
与其他印刷制品相较起来,学生教材的质量要求尤为高,“零差错”是基本要求。在记者体验过程中,也为教材印制过程中“零瑕疵”标准感到惊叹。
高标准的要求贯穿了印制的全过程。从制版开始,工作人员就要严格对照出版社的要求,对印制的纸张、排版、格式、色彩等进行一一校准,印制出大样之后通过多次校对,确认无误之后,再制作成一块块预涂感光板送往印刷车间。
印刷流程的把控最为严格。印制过程中,负责操控的工作人员时不时就要从印刷好的纸张中抽出一张来进行检查,“以前的老师傅靠眼睛看,10个人说好,那才是好;现在不一样了,为了提升精度,我们还加入了仪器作为辅助。”以刁磊操作的这台设备为例,在他的操作台旁边有一个显示屏,上面显示的是正在印刷的这个纸张的画面,画面上有红点跳动。通过点击红点放大,可以看到这些是扫描发现的瑕疵点,有的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污点,有的可能是肉眼无法察觉的色彩偏差。这些数据是由一套胶印图像离线检测系统提供的。在印制过程中,工作人员会将抽检的纸张通过这套系统进行扫描,系统将扫描的结果与电脑上的文件进行比对,即便是极细微的偏差,也能够在显示屏上以红点的形式显现。根据这些红点,操作人员及时进行检查、调整,就能将瑕疵消除。纸张印刷的过程中,每个人都神经紧绷,所以即便大多数的工作都由机器辅助完成,也几乎没有什么体力活,每个人仍忙个不停,满头大汗。
现场有监控摄像头进行捕捉
在装订环节,检测工作大多由机器完成。在每一张书页下滑进入轨道时,都会有监控摄像头进行画面捕捉,确定书页顺序的码放是否正确,如果出现组装错误的情况,系统会自动识别,将错误的书页送往另一轨道截停。书页上胶之后,会通过一段长长的传送带送往打包点,以保证胶水干透,在此过程中,会经过一个重量检测仪器。“比如这本信息技术的书,重量应该在290克左右,每一本书经过都会显示出重量,如果重量误差超出一定范围系统就会作出提醒。”曹年兵说。最后,一本本教材到达传送带的末端,工作人员会再做进一步检查。“很多书我们已经实现了在末端自动装箱打包,但是这本书我们最后还要加入碟片,所以没有装箱,等到将碟片装好之后,这本教材也就完成了。
另一车间内有一条印制作业本的流水线,已经实现了全流程的印制打包,纸张进入机器,经过印刷、装订、切割等流程,在末端直接实现塑封、装箱、打包,效率非常高。
记者到现场时,正在生产的是数学本。“别小看作业本,对于精度的要求也不含糊。”车间负责人告诉记者,比如骑马钉的装订,如果不在正中心,就属于瑕疵品。正说着,负责检查的工作人员从一沓已经印制完成的数学本中抽出来一本。记者拿起这个数学本,发现骑马钉在正中心,看起来并没有什么问题。“这个的问题是上下边缘差距太大,也属于瑕疵品。”工作人员指着封底的下部说道。记者瞪大眼睛看了好几遍才看出来问题所在,原来,是封底图案边框的上边距大于下边距,不过,即便是有误差,估摸着误差也不超过2毫米。见状,记者不得不再一次感慨于工作人员的细心与严谨。
8月的到来让车间的工作节奏明显加快,全部印制任务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全部完成,而排列在车间内的书页“方阵”,也即将完成组装装箱。新学期开学的那天,一本本散发着油墨香气的教材将按时送到孩子们的手中,陪伴他们度过新的学期,见证他们新的成长。
记者 林倩雯 实习生 邬叶婷 文/图
责任编辑:煜婕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