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中作业场景。史盼盼 摄
通讯员 林华鹏 记者 史盼盼
他从事农电工作41年,负责过十几个乡村、100多个配台电区,所服务用电客户总计7000多户;他用心护航百姓“烟火”,始终保持着供电服务“零投诉”的惊人纪录。他,就是现年58岁的国网高邮市供电公司甘垛供电所台区经理刘建中。
“串门百姓家”是他的从业习惯
刘建中17岁即被推荐为村电工。电工是门专业的技术活,为尽快进入工作状态,他采取“两步走”办法:一方面自学电工专业知识,另一方面选择跟邻村的电工师傅学习。不到一个月就学成上岗了。
当时,电力设施比较薄弱,加之安全用电知识还未普及,村民们纷纷谈“电”色变。刘建中想到这点,便逐户上门,宣传安全用电小常识,了解每一户的用电情况。“我记得,当时全村除了两户村民家有电视机外,其余都是‘一户一灯’。”刘建中说,如果哪家灯不亮了,村民就会到刘建中家找他。
“上门的次数多了,老百姓都认识我了。”刘建中抱着与其让群众跑腿不如自己直接上门的想法,常常前往百姓家里开展服务。在早年,他挨家挨户抄电表时,曾被一只狼狗攻击过。但是现在,他走进一些养狗的农户家,狗不仅不再大声叫唤,还会摇头摆尾得像见到主人一样亲切。
“一人不从二业”是他的职业操守
刘建中原来从事的村电工一职,属于“半工半农”性质。2001年,江苏省实行农电体制改革,刘建中通过招聘考试,从村电工变成了农电工。
当上农电工的第一天,刘建中就回家和妻子商量,要把自家的7亩田租出去给别人种。妻子听到后非常不认可,惊讶地问:“你是不是疯了,土地可是咱的命根子啊。”刘建中说,“是的,田很重要,可如今我是供电企业的农电工,这就是我的工作,哪有精力再来忙农活啊。”妻子有些不理解,两人因此冷战了许久。
那年,刘建中不但负责英家村,还承担起横泾集镇600多户的用电管理。为了熟悉每户村民的用电情况,每天早上5点多钟,他的身影就会出现在集镇,晚上忙到天黑才回家,根本无法兼顾家里的农活。妻子心疼丈夫每天奔波忙碌,也渐渐理解了他为工作所付出的努力,决定将自家田租出去,自己前往当地服装厂打工。
几个月后,横泾集镇的居民也对这个身材矮小、每天骑着自行车走门串户的农电工熟悉起来。
“联系人占九成”是他的工作写照
“刘建中的工作实不实在,与用电客户的关系好不好,他的手机通讯录就是为民情怀的有力证明。”甘垛供电所所长李岑说。
打开刘建中的手机,通讯录里共存有895个电话号码,其中838个都是用电客户的;微信好友369个,其中326个也是用电客户。“留个号码就是给用电客户留了条解决用电难题的通道。”刘建中笑着说。今年5月10日,刘建中发现高邮市甘垛镇横泾村五组的空巢老人仇立新家中前两个月共用了2300度电,比平常两个月多了1600度。于是,他立马电话联系仇立新,并赶到老人家中,查出“吃电”元凶竟是老人之前更换的电动三轮车劣质电瓶,刘建中随后又帮老人联系到卖电瓶的商家。在第二天商家更换电瓶后,仇立新家的用电量恢复了正常。
目前,刘建中负责39个配电台区区、1500多户的用电管理,涉及横泾村、带程村、三郎庙村等多个村庄,最远的两个村庄相隔16公里。2019年,刘建中刚接管带程村时,全村200多户村民有近五分之一在外地打工,电费回收成了难题。刘建中通过串门走访,利用电话、微信与每一名打工户都建立起联系,只要家里出现用电难题,一个电话,随叫随到。刘建中的热心,换来了村民对他工作的支持和信任。
近三年,甘垛供电所对供区内的配电台区调整了3次,位置偏远的、电费回收难度大的、线损高的台区,往往都是刘建中来接手。2022年6月份,刘建中接管毗邻泰州兴化的甘垛镇三郎庙村周耿庄,在接管当天他就把7个台区的280户跑了个遍。“无论刘建中去往哪个台区,哪片都是‘零投诉’,这真的很不简单,需要拥有过硬的能力和付出极大的耐心。”李岑感慨道。
责任编辑:煜婕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