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冠官网_头桥道路改造挖出精美门枕石 推测为吴大观舅舅王鉴人宅门旧物

门枕石

局部纹样

昨天上午,扬州博物馆典藏部主任庄志军匆匆赶往头桥,在那里,有一块石头需要他进行鉴定……这是当地在道路改造过程中挖出的石头,因被挖出的位置正好位于头桥镇民国“首富”王鉴人宅门附近,所以让人不得不怀疑这块石头可能是王宅旧物。

道路改造挖出大石头

头桥镇民国“首富”宅邸附近

1月15日,头桥镇古桥路道路改造工程正在进行,一则关于“古桥路挖出文物”的消息广为传播。消息很快传到了头桥镇社会事业局副局长杜荣的手机上。杜荣立即联系了头桥社区的工作人员,要求社区人员立即前往现场查看。社区副主任唐飞是第一个抵达现场的人。村民们指认,挖出文物的地点就位于头桥镇民国“首富”王鉴人宅邸附近,“工人和村民们说,挖出来的文物是一块漂亮的石头,石头原先是被埋在古桥路水泥路下的地基层,这次道路改造,地基层也被挖开,石头就露出来了。”唐飞赶到现场时,被挖开的道路已经被重新填平,覆盖了新水泥。

石头呢?石头去哪了?唐飞在向现场村民们问询的时候被告知,“石头已经被人搬回家了。”唐飞立即联系了头桥派出所寻求帮助,正巧,派出所民警也从村民那里得到了消息,正往现场赶。

经走访得知,石头确实被当地村民收回了家里。需要进一步确认的是,现场到底挖出来多少东西?通过走访多位事发时在现场的施工工人和村民,确认只挖出来了这块石头。社区又赶紧联系了将石头搬回家的村民,而对方也松了一口气,“我就怕是文物放到工地被人搬走了,所以收到家里了,现在在家里呢,我马上回来。”

可能是“九十九间半”旧物

邀请文物专家前往现场鉴定

据一位熟悉头桥地方史的文史专家介绍,王鉴人为头桥当地的乡贤名绅,特别重视教育,为头桥小学创始人。此次出土物,位置在王宅大门的旧址附近。据史料记载,王家大宅前有一条河(头桥河),后被填埋。王鉴人,本名王继先(继光),字鉴人,曾出任民国江都县(今扬州市)头桥乡乡董、乡议长,是扬州百年老字号头桥“王裕泰酱园”掌柜,为民国时期头桥镇“首富”,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的舅舅。

“据资料记载,王宅当年被称为‘九十九间半’,就算没有九十九间半,规模也是相当宏大的。这么多年过去,王宅早已不存。如果是真的,这文物不仅是我们当地乡贤文化的重要实物,也是一件有价值的文物。”

将石头搬回家的村民很快到家,并将石头交给了派出所民警。

石头被带回派出所保护起来后,杜荣便联系了广陵区文旅局,邀请文物专家前往现场进行鉴定。

专家鉴定为清中晚期文物

“莲”主题纹样为本地罕见

昨天上午,广陵区文管办的工作人员和扬州博物馆典藏部工作人员一同前往现场,经鉴定,该石头是一块白矾石质地的门枕石,“就是以前摆放在家门口两边的,我们推测是清代中晚期的文物。”庄志军介绍,从该门枕石的大小、形状推测,一般的小官或者富庶人家可以用,所以当地文化学者推测其为王鉴人宅邸旧物,是很有可能的。

当天下午,记者在头桥派出所内看到了这块门枕石,其主纹饰是“莲”,有莲叶、莲花等,主纹饰的下方是水波纹,向上,有几片尚未舒展的嫩莲叶,嫩莲叶后有一片莲叶已经完全舒展,再往上,是一朵盛开的莲花,还有一个小莲蓬也探出头来。令人尤为感到精巧的是,在下部的水波纹内,还隐藏着一根横卧着的莲藕。而在门枕石的下端和侧面,还有几组不同的花卉纹。

庄志军表示,扬州地区所见“莲”为主题纹样的门枕石比较罕见,“仙鹤常见,但是以‘莲’为主题的,几乎没有。我们推测,这也是主人追求‘清廉’家风的一种体现。”

记者了解到,目前,当地正计划将该门枕石移交扬州博物馆进行收藏。

通讯员 王如健 孙韵 田恬 王盼盼 记者 林倩雯 朱轩卿

【链接】

王鉴人:传家有道

晚清民国,王鉴人以其高尚家风享誉乡境,从其曾祖母彭氏起,便因品行高洁而被记载于县志。王鉴人在头桥王宅大门两侧,悬挂“传家有道唯忠厚,处世无奇但率真”的家训门联,教导子孙尊礼重教,勤勉朴实,忠厚传家。他平素生活俭朴却又乐善好施,为家乡修桥铺路,建涵立闸,扶助农桑,赈灾济贫,广受乡民感恩戴德,甚至民国大总统亦亲赠牌匾“博济为怀”,以厚褒王氏家族高尚家风。并且,王鉴人还力推“教育兴镇”事业,以其酱园田产收入,无偿资助创办百年学府头桥小学,培养出“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著名农机专家”余友泰、“台湾水泥先驱”王量等大批乡贤名士。

责任编辑:SLP

共有 0 条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