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冠平台_微更新: 历史街区“容光”焕发

开栏的话

1982年,国务院公布24座城市为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40年过去了,在这40年间,每座城市又都在古城保护上做出各自的创新和发展。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字招牌更加熠熠生辉。

今起,本报联合扬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院、中国名城杂志社推出特别策划《23+1:名城“对话”》。扬州将与其他23座名城一一“对话”,一城一视角,展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亮点,探讨新路径。期待在对话中交流,在交流中借鉴,在借鉴中发展,再续名城华章。

广州

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广东省省会、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广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

数千年风尘吹过,每座城市的风貌早已沧海桑田。然而,在古城之中,总有一些地方还在默默记载着一座城市的文化风情。比如广州的永庆坊,那里浓缩着广州老西关最纯粹的生活方式。而在扬州的仁丰里,沿道的民居都在讲述2500多年的风云变幻。对于这样的街区,当代人只能用“绣花功夫”进行提升。都是历经千年的“美人”,只需淡扫蛾眉,就能容光焕发。

永庆坊与仁丰里都是“微更新”的典型,两者在保护、传承中的理念和做法既各具特色,又有异曲同工之妙,且在业内外颇具影响,是国内历史街区改造的案例。今天“23+1”,本报特邀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徐里格和扬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刘泓就此进行“对话”。

街区特色

满载西关情的活体博物街vs最古老的城市空间肌理

徐里格:永庆坊位于广州市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是广州26片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恩宁路、龙津西路与第十甫、上下九步行街骑楼连接, 是全市最完整和最长的骑楼街,有广州最美骑楼街之誉。恩宁路作为老西关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广州粤剧曲艺、武术医药、民间手工艺等传统文化传承最密切的地区之一。街区内遍布老街、深巷,保留传统西关生活景象,是满载西关情的活体博物街。按照“老城市,新活力”的总体要求注入新时代的城市生活形态,是广州市致力打造的、具有历史文化传承和当代都市生活融合的、中国新时期城市有机更新的标杆。2022年1月10日,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永庆坊入选为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仁丰里

刘泓:扬州有“巷城”之说,5.09平方公里的老城区,街巷阡陌纵横,曲折蜿蜒。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扬州4个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有着最古老的城市空间肌理,明清时主要是官府驻地、官府要员以及文人居住区。街区整体风貌保护较为完整,文化遗产资源较为丰富,名人故居和寺庙具有地方特色,是明清扬州旧城中唯一一片历史文化街区。该街区迄今为止保存着纯正的古城生活氛围,街区东临小秦淮河,南接甘泉街,是研究明清扬州旧城城市格局重要的历史街区。主干巷道仁丰里街长约700米,从空中俯瞰,街巷体系形状如鱼骨,仁丰里街就像是鱼脊,从鱼脊向两侧衍生出数条支巷,似根根鱼骨。近年来,仁丰里因地制宜,鼓励居民参与更新改造,精心设计街区业态新布局,通过“微更新、强文化”,坚持保护和繁荣、宜居、宜游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古城保护、利用的新路子。

更新改造

“绣花功夫”活化VS“自下而上”保护利用

徐里格:永庆坊结合广州千年商都的历史根脉,荟萃了岭南文化历史风貌,在原有街坊的城市肌理上,保留和修复西关骑楼、西关名人建筑、荔枝湾涌、粤剧艺术博物馆、金声电影院等城市乡愁记忆符号,实现老城市文化名片和新活力都市生活的城市价值新组合。并探索出了“党建引领、政府主导、企业承办、社会参与”的旧城微改造模式,用“绣花功夫”活化广州历史文化街区。一是引入倾斜摄影和三维模拟技术,对16公顷的街区范围制作了精细化的数字模型,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倾斜摄影技术,实现对街区的建构筑物、环境空间的全要素三维数字记录建档,推敲设计方案与现状环境衔接,提高历史建成环境下的设计科学性。二是联合上海同济大学历史建筑实验室采取建筑材料病理诊断、修复与监测前沿技术,为建筑修缮提供科学依据。三是推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与建筑物现代适用性改造,对街区进行三线下地、雨污分流与四网融合市政改造,通过智慧消防系统解决历史城区消防问题。四是针对地区复杂的历史情况,构建“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多方参与,利益共享”机制;通过BOT模式引入企业参与建设及运营,拓宽保护利用的资金渠道,解决国有历史用地盘活问题。五是提炼地区文化特色价值,分区注入匹配的新功能业态,实现地区功能修补;由政府制定产业正负面清单进行指导,企业落实具体业态。

刘泓:仁丰里更新从启动、设计、施工、运营以及管理,汇聚着众多的参与者,有专家、文化人、艺术家、老百姓以及所有热爱古城的人,从旁观者到参与者,是一个共享、共建、共情的过程。近年来,扬州先后制定《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和《仁丰里综合整治规划》,将其定位为“以居住为主、文化旅游为辅,兼具商业、服务等配套功能的传统居住区”。在街区“螺蛳壳里做道场”,以“小地块、渐进式、微更新、重文旅、可持续”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采用“政府引导、公众自主参与”的运作模式,充分发挥居民、投资人的主观能动性,逐步形成“自下而上”的街区保护与利用新机制,努力打造成“历史记忆+独特空间+生产生活”的历史街区。

一是尽可能留住历史的记忆,同时满足人们现代生活的需要。二是对老民居及沿线的历史建筑,包括老墙砖、老门楼、老线杆都予以保护,恢复沿街房屋铺搭门,精心设计老街彩绘,增设街巷小景点等,保持仁丰里的“原貌、原住、原味”。三是将短期突击性工作改为长期滚动式推进,将全面“开花”改为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具体运作时政府负责整治规划的制定和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关部门负责政策、技术指导,街道办事处负责招引项目的组织实施,居民(投资人)负责业态确定、房屋修缮和经营项目的运营。

永庆坊

休闲旅游

都市中心享受生活VS老城文化的符号

徐里格:永庆坊一期已开放特色民宿集群、文化体验店、特色餐饮、创意办公、文艺展演空间等多类业态;二期约7万平方米的空间里,将打造老字号一条街、西关风情体验区、滨水休闲餐饮区、复合型文化展览中心、沉浸式文化体验区、办公生活区等,创造新生活老城区结合的全新体验,塑造历史文化及现代生活交融的独特氛围,让人们于都市中心享受美好生活时光。

永庆坊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有保留了典型的西关大屋建筑风格,具有时代特色的砖木结构,详述李小龙生平与演艺历史的李小龙祖居;有成就恩宁路“粤剧之街”美誉,近190多位名伶在周边择居的八和会馆;有每年华光师傅诞迎神赛会巡游礼出发点,粤剧武打行演武之地銮舆堂;有1934年开业,成为西关小姐、东山少爷潮流云集的场所,是广州率先引入空气调节设备的金声电影院;有建筑为典型的清代岭南风格,藏书甚富,藏有“东岳泰山碑”和“西岳华山庙碑”早期拓本的泰华楼小院;有清末民初民居式样的詹天佑故居;有清末广州六大当铺之一、清末广州的城市制高点之一,也是当时的地标式建筑的宝庆大押,等等。2020年8月22日,广州首个非遗街区在永庆坊西区开街;永庆坊联合市、区文化部门,邀请10位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广彩、广绣、醒狮、古琴等),合力打造“广州非遗街区”,传承焕新历史文化。在节假日还通过举办市集活动,打造广州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的自由职业人员聚集区,提供更多可以让他们实现自力更生、自谋生路的帮助与支持。

刘泓:如果说东关街是老城繁华的代表,仁丰里则是老城文化的符号。仁丰里街区汇集了十几处隋唐至明清的文博遗址。这里有纪念宋代岳飞而改名的旌忠寺,梁昭明太子萧统曾在旌忠寺编著《文选》;有乾嘉经学泰斗阮元的住宅和家庙;有“一门三进士,父子两传胪”陈仲云及其子安徽巡抚陈六舟故居;有明初曾设置兵马司的衙署所在地兵马司巷;也有建于民国初年的老字号浴池“双桂泉”浴室等。现在街区有活化利用的文化场所30多处,其中记忆类有阮元文化研究中心、阮元文化之久养太傅堂、扬州老照片馆、“印象仁丰里”民俗文化微型博物馆、仁丰里家风主题微型邮局5处,非遗传承类有奕间工坊(雕版印刷)、广陵古琴学会、永乐琴坊(古琴)、庞建东剪纸工作室、诗鱼书院(线装书)、偶然工作室(杖头木偶)、时鹏成根雕博物馆7处,文化研学类有格桑花、下午三点、金木空间、宋凌晨古陶瓷鉴赏工作室、布呦呦杉木布艺生活空间、梧桐雨文化空间、飞渔阁、者者居(潮玩扬州)、同法艺术空间、仁丰里24H城市书房、仁丰里小剧场等13处,文化民宿类有重构、梵心、旧城七巷1911、由己、青雨、奕庐等8处。正是基于这些丰富的传承点,在仁丰里可进行非遗文化之旅、历史文化之旅、匠心手作之旅、红色研学之旅等,这里还有网红美食樊记火烧、萃园小馆、藏式老酸奶、小东门桥油炸干等。

规划定位

“老城市、新活力”都市新名片VS重点保护“鱼骨状”格局特色

徐里格:永庆坊的目标是打造为中国新时期城市有机更新的标杆、广州岭南文化对外交流的窗口;广州市致力打造的“老城市、新活力”的地标性都市新名片,具有历史文化传承和当代都市生活融合的城市更新示范区。规划格局为三横五纵街巷:恩宁路沿街轴、片区中心轴、荔枝湾涌沿河轴三大横轴串联五条纵轴,形成整体片区骨架街巷。四大主题空间为:一街(恩宁路骑楼街)、一涌(荔枝湾涌)、一馆(粤剧艺术博物馆)、一院(金声电影院)。街区特色为:遵循“绣花功夫”的城市微改造精神,营建以街、坊为格局的开放式街区,形成都市中低密度的新人文体验场所。

刘泓: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规划为特色的传统居住区,基本功能以居住为主、文化旅游为辅,兼具商业、服务等配套功能。将重点保护历史文化街区街巷整体的“鱼骨状”格局特色,以及仁丰里、毓贤街、旧城三巷等传统街巷空间格局、肌理与环境风貌;还将重点保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阮家祠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旌忠寺、陈六舟故居;保护民居院落等传统风貌建筑,古井、古树名木等历史环境要素,以及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的老字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划确定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的主要发展定位为:具有适宜人居环境和浓郁地方特色的街区。

【专家点评】

保留历史环境的原真性促进了文旅产业发展

永庆坊与仁丰里在微更新改造中,其共同的积极意义是保留了历史环境的原真性,促进了文旅产业发展。广东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博士、副教授尹来盛认为,以BOT模式投资改造的业态在可持续上还需探索。他建议,要建立多元参与的城市更新模式,政府力量、市场力量、社会力量是不可或缺的。多方力量的和谐共存才能更好地推动和谐、多元、高效的城市更新改造工作。

他认为,要正确处理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在微改造过程中除了对建筑进行原有肌理的有效维护和修理,还需要注意新产业的引入避免打扰街区居民的正常生括,因此要培育BOT、PPP等多种投融资模式。仁丰里街区改造则要加大对大文化概念的研究,跳出文艺小圈子,构建大格局,让仁丰里的微更新改造,能够融入到扬州整体的文化旅游规划中来。让文化变现,使旅游值钱,从而实现古城保护与利用的完美统一。

通讯员 吴年华 记者 王鑫 摄影 杨毅衡 庄文斌

责任编辑:煜婕











共有 0 条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