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落幕的2022北京冬奥会,彻底让吉祥物“冰墩墩”成为顶流,一“墩”难求。而在扬州,“冰墩墩”的形象被雕刻到蛋壳之上,成为憨态可掬的“蛋墩墩”。“蛋墩墩”也被北京冬奥组委相中,邀请成为冬奥会特许商品。可是因为纯手工制作,产量实在有限,因此只能与机会失之交臂。屡屡谈及此事,“蛋墩墩”的制作者李峥嵘颇感遗憾。
“凡人”小传
1969年出生,高邮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扬州市手工艺协会高邮分会会长、高邮市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蛋雕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
“凡人”自述
我是一位热爱艺术的扬州人,只要心中热爱,就能百折不挠。
第一次
蒙娜丽莎在蛋壳上
绽放出神秘的微笑来
李峥嵘出生在古城高邮,深厚积淀的文化,让他从小就对文艺有着强烈的向往。每次看到画卷上的青绿山水,工笔人物,他都向往不已。上世纪80年代,求学的渠道并不算丰富,他就在高邮,和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上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中国画的浓墨重彩,或是轻描淡写,都让他沉浸其中。
李峥嵘的画,颇有古意,一笔下去,自然欢畅。然而,书法却是他的软肋。书、画不能同步,他也只能另谋他路,转投工艺美术专业,开始学习篆刻。几年下来,手边积累的玉石印章已有近万枚,岁月也在刻刀和玉石的交锋中,不断流逝而去。那时的李峥嵘,就在高邮城中守着一家古玩店,刻着一枚枚印章,枕着运河水,看着日西沉。
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人向他提议,高邮是远近闻名的“鸭蛋之乡”,既然是雕刻,为什么不尝试着在蛋壳上进行创作呢?那么一来,高邮不仅是“双黄鸭蛋”出名,还能在蛋壳上做出名堂来。从善如流,李峥嵘就在高邮中市口菜场,买回一堆鸡蛋,先从鸡蛋入手,试试看。
鸡蛋的蛋壳厚度在0.3毫米左右,在上面进行浮雕创作,谈何容易?李峥嵘运用自己的特长,先在鸡蛋壳上画出蒙娜丽莎的微笑图案,再用刻刀,一点点打磨掉多余的部分,直至露出接近于蛋膜的白色来。如此,就用蛋壳的黄褐色和白色进行对比,呈现出栩栩如生的图案来。
就连李峥嵘自己也没想到,第一次尝试就成功了,蒙娜丽莎在蛋壳上绽放出神秘的微笑来。这当然归结于他多年的雕刻基本功,还有超于常人的细心和耐心。
从此,一发不可收。相比较篆刻,蛋雕艺术在全国范围内都属于小众,从事的人不超过10个。李峥嵘痴迷其中,每天花大量时间雕刻蛋壳。从鸡蛋到鸭蛋,再到鸵鸟蛋。自己乐在其中,倒是家人有些吃不消了。“因为买了很多蛋,所以家人吃蛋吃到腻味。比如说鸵鸟蛋,一个就有3斤多重,我一买就是十个。倒出来的蛋黄蛋白,家里人就制作成蛋糕,送给亲戚朋友们。”
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作品
世界第一
一枚蛋壳上雕出2180个菱形孔
一举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
2007年,李峥嵘受邀来到扬州,在花局里开了一家蛋雕展示店。他很喜欢这个地方,开门就是东关街,就是个园,四海游客,纷至沓来。而他的蛋雕作品,也很受关注。“没过多长时间,我店门口的门槛,就已经从红色变成白色了。”
李峥嵘也有苦恼的地方,就是看的人多,买的人少。一个蛋雕作品,起码要花费两三天时间,售价两三百元,买的人并不多。不过,李峥嵘也不着急,他喜欢热闹,哪怕是每天开着门,看到那么多人进门,喜欢自己的作品,内心也是非常欣喜的。
这年下半年,央视《乡土》栏目来到高邮,拍摄四集纪录片。本来最后一集,是要拍摄高邮的人文风情。但当节目编导组看到李峥嵘的蛋雕作品后,立刻改变了主意,要用一集的时间,专门呈现李峥嵘的蛋雕作品。
李峥嵘虽然高兴,但也有点忐忑。特别是在他不大的工作室内,两边架起两盏大灯,自己身处强光之中,平时熟练的手艺也有些紧张起来。而且,编导组也提出要求,既然要拍摄,就要雕刻一件高难度的作品来。为此,李峥嵘特别去查阅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中国蛋雕的纪录是由一位徐州人创造的,他在蛋壳上镂空雕刻出1900多个三角孔。
打破这个纪录!这个念头一旦闪过,就成决定。李峥嵘先去市场,买了一枚体型较大的双黄鸭蛋。随后构思,在鸭蛋上均匀分布2180个菱形孔,不但数量超过原纪录,菱形孔也要比三角孔多一刀。光是在鸭蛋壳上画满菱形孔的图案,就用了两天多的时间。
进入雕刻阶段,一连七天,每天八个小时,每时每刻的聚焦点都凝聚在这枚鸭蛋之上。这是一种如履薄冰的艺术,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每个菱形之间,微至纤毫,每刀划过,都是一次刀尖上的舞蹈。到了最后一天,雕刻到最底部时,全家人包括整个摄制组,都紧张得大气不敢出。直至最后一刀完成,还没有最终完工,最后还要用铁镊子,轻轻伸进去,撕下贴附在上的蛋膜。这才是整个过程中,最惊险的一步。力道稍过,满蛋皆碎。而随着李峥嵘的最后一拉,蛋膜完整脱落,蛋壳完好剔透,整个工作室都响起了欢呼声。
正是因为有着央视的全程记录,所以李峥嵘在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时,非常顺利。很快,他就拿到了蛋雕吉尼斯世界纪录。而且,后来吉尼斯宣布不再接受蛋雕项目。由此,他也成为这个纪录的永久保持者。
李峥嵘蛋雕作品风格、题材多样
一路追寻
“人头上递钱”的火爆
来不及批量生产有遗憾
2012年,李峥嵘的父亲因病去世。处理完后事,独处之时,忽然被一股巨大的悲伤击中,怎么都走不出来。加上母亲的情绪,也一直处于忧伤之中,他就想带着母亲,换个环境,到北京生活。
对北京,李峥嵘有着很好的回忆。早在2010年的中国首届农民艺术节上,在江苏展厅内,呈展了5个作品,苏州刺绣、无锡核桃雕、南通蓝印花布、镇江农民画,还有一个就是李峥嵘的蛋雕艺术。现场的气氛特别火爆,“带过去的产品,很快就全部卖完了,人头上递钱的那种火爆。”李峥嵘回忆,“我从扬州带过去一些旧瓷片,稍加处理,500元一片,立刻就被买光了。”
李峥嵘有位北京的朋友,在潘家园有家店,平时无暇打理,就交给了李峥嵘负责。潘家园是国内著名的古玩市场,也有很多现代工艺品交流。李峥嵘发现,北方工艺大气粗犷,缺少南方的精致细腻。也因此,他展示自己的作品,被一抢而空。而且,他发现,不仅是蛋雕,其他雕刻作品也很受欢迎。于是,他干脆学起了其他工艺,玉雕、核桃雕、橄榄核雕……供不应求,门庭若市。就算加班加点,也是疲于应付。李峥嵘就觉得,不仅是蛋雕,其他的“扬州工”作品,始终都让客户们觉得珍奇。
2018年,因为母亲在北京,始终有些不习惯。孝顺的李峥嵘,又带着母亲回到了家乡,并在扬州定居。每天至少有半天时间,都用来琢磨蛋雕艺术。一枚枚蛋雕作品,有壮丽山河,有灵秀花鸟,有逼真人物,有世间万物。
今年,举世瞩目的2022北京冬奥会盛大举行,李峥嵘也创作了系列主题作品。他在蛋壳上雕刻出多种冬奥会元素,既有2022北京冬奥会的图标,也有“冰墩墩”“雪容融”等吉祥物,令人叹为观止。在这批冬奥会主题的蛋雕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枚鸸鹋蛋雕。鸸鹋是世界上体积仅次于鸵鸟的鸟类,生活在澳大利亚,鸸鹋蛋的体积比较大,也比较稀有。李峥嵘对这枚鸸鹋蛋进行了精心设计,中间是2022北京冬奥会的图标,周围是漫天飞舞的雪花,配合着绿色的蛋壳,非常美观。此外,李峥嵘还在鸡蛋壳上,也雕刻出很多冬奥会元素的作品。比如一枚巨大的雪花,和冬奥会开幕式上的大雪花造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还有憨态可掬的“冰墩墩”“雪容融”,面带微笑,笑迎四海宾客;还有一位滑雪运动员,英姿飒爽,巧夺天工。本来,这些作品都被冬奥组委选中,作为特许商品,可惜的是,李峥嵘根本来不及批量生产,最终只能作罢,也是一个小小的遗憾。
【对话】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记者:从一开始您就在鸡蛋上雕刻成功了,后来您创作了大量的蛋雕作品,乃至于您又涉足玉雕、核桃雕、橄榄核雕,感觉您在雕刻方面很有天赋。
李峥嵘:我从小学习艺术,其实艺术对于后来的雕刻,也是密不可分的。比如蛋雕,首先要把图案描绘在蛋壳上,然后才进行雕刻。我想天赋会有一些,就是我雕刻的作品很少失败。但是归根结底,还是热爱,我特别热爱我所从事的行业,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的热爱,才会多年如一日。也只有真正的热爱,作品也不会辜负这份热爱吧。
记者:您的作品都是纯手工的,无法批量生产,所以错过很多机会吧?
李峥嵘:是的,这次北京冬奥会就是一个例子,我实在无法在短时间内,做出那么多的作品来。其实,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上海世博会,也曾想定制一批作品,我最后赶工,也不过做了50个。还有扬州世园会,也是因为数量满足不了要求。毕竟,这些盛会,公布的主题啊、图案啊,都是提前不了多久才会公布的,我来不及做很多。
记者:您考虑收徒吗?
李峥嵘:我在玉雕啊、核桃雕啊,这些方面都带徒了。比如玉雕,给我3个月的时间,我就能带徒弟入门,当然想要提升会很难。也有人提出想要学蛋雕,但是太难了,基本上都过不了关。蛋雕这门艺术,收徒也是蛮难的。 记者 王鑫 实习生 孙婷
责任编辑:煜婕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