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关街。孔生 摄
仁丰里。资料图片
记者 张孔生 陈高飞 陈晨
“五年来,我们坚持文化引领,历史文化名城展现新魅力。”昨天,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东关街、仁丰里入选全国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示范案例。
在扬州荣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40周年之际,两条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街是如何科学保护与利用的?本报记者昨兵分两路,在市两会会场内外进行了采访。
“‘双东’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工程较好地保护了古城传统风貌,也使老城区居民的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市人大代表、广陵区东关街道党工委书记程锐说,从曾经默默无闻的老街,到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达1000多万人次的4A级旅游景区,东关街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游客在这里可以体验扬州“十里长街市井连”的胜景。
“为充分利用好这一旅游资源,市委、市政府决定采用政府投资规划修缮的方式,来保护这条千年古街。”市人大代表、市城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叶善祥介绍,2007年下半年,市名城公司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全力打造东关风情街的目标,按照“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的古城保护总体思路,坚持“整体控制、积极保护、合理保留、全面改善”的原则,以“建设精致城市,提升城市品质”为目标,以“双东”历史文化街区为重心,全面实施了基础设施改造、沿街风貌整治、名人故居修缮等工程,重点打造了李长乐故居、逸圃、街南书屋、冬荣园、壶园、武当行宫等“一线十点”。现在,东关街实现年营业收入6亿多元,解决各类社会就业2500人次,利税2000多万元,全国各地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也纷纷来到东关街,考察学习扬州古城保护和利用成功经验。
距离东关街三公里外的仁丰里,走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保护与利用之路。
昨天下午,阳光明媚,位于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52号的一家名为“格桑花”的文化空间内,传出阵阵婉转悠扬的昆曲声,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正在品茗、听曲。谈及这个文化空间,游客们赞不绝口:“我们感受到了古城独有的魅力。”
在仁丰里,这样的文化空间还有很多。仁丰里全长700余米,有着古老的城市空间肌理,最显著的特征是保持完整、清晰的鱼骨状街巷体系。
去年11月,从北京传来好消息,中国建筑学会对2019-2020建筑设计奖评审结果进行全面公示,扬州市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工程获“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创新专项”一等奖,成为全国示范。仁丰里为何摘得全国桂冠?广陵区汶河街道党工委书记钟蕾说,利用是最好的保护,近年来仁丰里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走出了一条“微更新、强文化、集民智、可持续”的古城保护利用创新之路,利用政府资金撬动民间资源、资金注入,目前街区共有各类空间51处,其中非遗文化工作室27家、特色民宿6家、茶咖轻食6家、风味小吃4家、公共空间8家。下一步,仁丰里将聚焦历史文化名城高品质建设,争做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示范,建立共管共治的街区营造站,吸纳居民代表、建筑规划设计师、社会力量等多方共同参与,构建“生活+社区配套”“生活+文化旅游”“生活+活力业态”的多种形态,以“生活+”实现“生活佳”,让千年古街真正“兴”起来。
责任编辑:煜婕
共有 0 条评论